2019年,新疆巴楚與上海靜安的文化交流活動既頻繁又豐富,從兩地文藝院團的互訪交流到正式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從兩地文旅系統、廣電系統的交流學習到文明創建的協作支持,海派文化與絲路舞韻跨越萬水千山,在交流互動中碰撞出新的激情;融媒矩陣與文明創建突破各種困難,在交融互鑒中孕育出新的萌芽;石庫門風情與大漠駝鈴凝聚華彩交響,在真摯交往中深化兩地情誼。
“我們,從新疆來”
上海市靜安區彭浦新村街道和靜安寺街道是全市群眾演出團隊最多,演出質量最高的兩個街道之一。今年五月,縣文工團拿出最具有新疆特色的舞蹈和歌曲,在上述街道與上海市民進行了同臺演出。演出過程中,文工團表演的《夢之戀》、《鈴鐺舞》等受到了廣大上海市民群眾的熱烈歡迎。巴楚-靜安兩地非遺傳人也在演出期間互相交流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及代際傳承過程中要點難點,交換了傳統盤扣和農民畫這些具有代表性的兩地非遺產品。演出結束前,在維吾爾族獨特的“麥西來甫”伴奏音樂中,全場觀眾代表與演出人員共同起舞,進一步拉近了兩地各族群眾之間的友誼。來自巴楚縣文工團的主持人努熱曼·阿布來提說:這次演出的氛圍很好,我再一次見到了上海市靜安區市民群眾真摯的友誼。感謝本次演出的主辦方和承辦方,正是他們的努力,才使得靜安和巴楚人民進一步增進了了解,增長了友誼。
九月,縣廣電系統代表團赴靜安區學習。在靜安區新聞中心,代表團聽取了剛剛成立的靜安融媒體中心負責人針對區縣融媒體運作流程、組織架構、職能分工等的介紹;了解了東部發達地區主旋律專題片制作的要點和重點;學習了靜安區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傳播黨的聲音,凝聚發展共識的成功做法;參觀了融媒體中心和演播大廳。代表團成員何林坤表示:這次學習活動進一步開闊了眼界,尤其是兄弟單位融媒體中心建設情況對于巴楚縣融媒體中心的建設發展有很大的借鑒作用,我回去以后一定會將在上海聽到、看到、學到、想到的東西和同事們交流,爭取讓巴楚縣的融媒體中心建設工作走在喀什地區的前列。
面對結對幫扶縣同志們的熱情,靜安區的同行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作出了回應。
“我們,到新疆去”
七月,靜安區宣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代表團赴巴楚開展交流活動。本次活動是按照2018年雙方簽訂結對共建協議進行的,旨在進一步加強雙方的互動和交流。活動以培訓座談會的形式拉開序幕。座談會上,巴楚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阿依帕夏·阿布都吾普爾代表巴楚縣文明委介紹了巴楚縣的基本情況和巴楚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開展情況。靜安區文明辦副主任楊亞洲及相關同志向與會人員介紹了靜安的區情并講述了靜安區在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中采取的“五大機制”工作法及成效,為巴楚縣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思路和經驗。會上,上海靜安區文明辦、滬港國際咨詢集團有限公司向巴楚縣文明委捐贈了50000元用于支持巴楚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本次活動過程中,代表團成員-中共上海市靜安區委宣傳部理論教育科副科長甘陳通同志作了題為“機關公文寫作心得交流”的專題培訓。培訓從機關公文的種類與特點、公文寫作常見錯誤例析、公文寫作要點等方面,運用大量實例進行了深入簡出地講解。
“文化,因交流而精彩”
2019年,靜安-巴楚兩地文藝團隊、政府相關單位開展的各類交流活動成果豐碩。僅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主辦的活動就達13場,兩地參與人數達8000余人,其中包括承接中福會兒童藝術劇院、上海大學生志愿者演出團、上海馨憶室內民族樂團等大型交流演出等工作。在各類演出和培訓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兩地各族群眾對彼此獨特而又優美的演出作品表達出了濃厚的興趣,也在文藝表演的過程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文化交流是巴楚-靜安兩地開展交流交往交融活動的重要載體之一,也是兩地各族群眾喜聞樂見的重要互動方式之一。接下來,在兩地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協助下,兩地的文化將因交流而更精彩。